11月1日晚,我院第二十三期党校课程第二讲在人文报告厅举行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志山带来以“《共产党宣言》及其当代意义”为主题的精彩一课。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林浩波担任主持人。
《共产党宣言》始终对于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发挥着巨大作用。周志山介绍,170年来,《宣言》用200多种文字出版了1000多个版本,是世界上传播时间最长、流传领域最广、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,世称“共产党人的圣经”。
立足中国革命建设、改革实践,周志山简述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。历史上,李提摩太、李大钊、陈独秀、陈望道等人为促进《共产党宣言》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。《共产党宣言》引导大批中国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,促进中国共产党产生。
周志山详细剖析各章节内容,提炼概括《共产党宣言》主要观点,重点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、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任务两个板块。
对于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当代意义,周志山认为:共产党人应始终坚定理想信念,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。他对当代共产党人提出要求:“永葆党员初心和党的先进性,全面从严治党,秉持人民立场,为人民谋幸福。”
最后,他倡导学员们在日后的学习中,勤学好思,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,用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理论武装自己,真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。通过周老师的讲解,同学们对《共产党宣言》以及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层的理解。
(叶一涵、王昊宇、沈进/文 骆铭丹/图 来源:人文融媒体中心)